宣恩万寨:党建引领点燃“共同缔造”热情

从寒冬到盛夏,从“你干我看”到“撸起袖子一起干”,宣恩县万寨乡罗针田村立足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找准共同缔造实施路径实现“三大转变”,探索出一条“村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该村以党支部为引领核心,让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共同缔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全领域全过程。


【资料图】

今年以来,罗针田村依托“四级治理体系”,创新探索支部“1234”工作法(即强化党支部这一核心引领作用,打造“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大服务阵地,创建“一支茶农议事队伍、一支党员义工队伍、一支应急群防群控吹哨队伍”三支队伍,做实“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的四级治理架构),推行“村民提议,院坝商议”的院坝议事机制,聚焦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常态化开展院坝议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设立党员中心户、院落长112户,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至塆组,实现塆组党员联户全覆盖。

“同时,我们也发挥无职党员作用,成立理财小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和群众理事会等4个队伍,让党员在群众自治组织中成为骨干力量。鼓励老百姓自筹资金,参与‘共同缔造’,切实将‘金点子’转化为‘好项目’,让群众在共同缔造中唱主角、做主人。”县居保局驻罗针田村第一书记曾伟介绍说。

用好治理资源,人人都是美好家园“当家人”。该村充分发挥乡贤在助推村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不断激发乡贤能人在民主协商、村级建设、招商引资中的积极作用,创建罗针田村大学生交流联系机制,统筹摸排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各类人才,扩大村后备干部队伍储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强乡贤能人联结机制,汇聚各方各类人才,共商发展规划,共建美丽乡村。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农户增收与茶叶企业共发展。通过强化“两大阵地”公共服务职能,即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阵地,解决村内大小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做好理论政策宣讲、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村庄清洁等活动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我们现在开门就能见绿,推窗就能赏景,房前屋后变整洁,每天心情也好,自然非常愿意参与到建设美丽家乡中来。”罗针田村3组村民龚发秀乐呵呵地说。

该村充分激发群众“共同缔造”的主人翁意识,以改善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为切入点,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管”的治理体系,发动村民主动拆除院落违搭14处,配合庭院改造35个,以村级主推、群众主体,召开党旗下的湾组恳谈会130余场次,创新推出“三个民意通道”(“一户一案”草图、“我为塆组建一言”民意收集、村民微信线上提)工作法,自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建设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余条,制定项目清单144项,有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今年以来,该村“两委”积极讨论共同缔造项目的实施地点、实施方案等,项目内容包含庭院防护栏改造、墙绘展示、微菜园建设等,以奖代补的方式,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按投入总额的80%进行奖补,每户最高奖补金额3000元。

“此次项目总投入25万余元,群众自筹12.2万元,占比达48%。同时,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老百姓自行投工投劳110个。”罗针田村党支部书记王应恩说道。

党建引领,在涵养乡风上持续发力。该村挖掘村内“国旗老人”叶立本、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罗文成、全国“特别关注孝心少年”孙孝妮等爱党爱国人物事迹,把爱国文化教育作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载体,定期开设爱国讲堂,组织评选“忠、孝、善、义、能、勤、教”等优秀家庭及院落,倡导勤劳节俭、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同时通过发动村民大讨论、广献策,将爱党爱国、村庄治理、邻里关系、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纳入村规民约,在“塆组夜话”和村民代表会上逐句评议、逐字修改,形成一整套“好记、管用、愿用”的村规民约制度。

“下一步,罗针田村将继续发动群众,参与到共同缔造项目建设中来,加速打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时加快推进现代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的开发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广大群众致富增收。”万寨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梁垂伟说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