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民桥 解民忧 帮民富 凯里大风洞镇:打造“三到户”党建品牌

“中坡小组人员龙啟芳老人90多岁,一个人独住,生活困难,现请村领导帮助一下。”

“马田组的路灯需要维修。”

……


(相关资料图)

一本本小小的“记事簿”上,大大小小的民生诉求清晰映入眼帘。

“全村65个党员,身上都有这样一本记事簿,记录下平常走访到户搜集到的民生诉求。”凯里市大风洞镇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建说,每月村支“两委”都会召开会议,对这些民生诉求进行统一梳理,建立民生诉求和解决台账,及时化解民忧。

化解矛盾纠纷、维修通村公路、解决饮水问题……,8月15日,翻开凯里市大风洞镇“官庄村2023年度‘三到户’党建品牌民生诉求和解决台账”,厚厚的一本里图文并茂地记录着今年以来已解决以及尚在协调处理的民生诉求。

“从我们提出诉求,到解决问题我们吃上水,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实事办得好也办得及时。”如今不再为水烦恼的官庄村大寨组、官庄组村民夸赞不已。

记者在“官庄村2023年度‘三到户’党建品牌民生诉求和解决台账”上看到了相关记录:官庄村大寨组、官庄组村民集体向村委提出诉求,因最近比较干旱,多处水渠已无法使用,使村民无法正常生产生活。经村支“两委”多地巡查,发现马田隧道口水源充足,水质无问题,便组织大寨组、官庄组村民投工投劳埋管,村委会向上级部门申请5000米管子,已完善,两组村民正常饮水问题解决。

官庄村饮水工程施工,解决群众诉求。大风洞镇政府提供

“今年已经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影响面比较大的诉求18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建说,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了。

据介绍,去年底,大风洞镇在全镇推广创建党员联系到户“连民桥”、民情走访到户“解民忧”、产业联结到户“帮民富”“三到户”党建品牌,深化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赋能。

“‘三到户’党建品牌去年6月由青杠林村探索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去年12月开始在全镇推广。”大风洞镇组织委员冯娜介绍说。

党员联系到户“连民桥”。大风洞镇根据党员分布状况和群众居住情况,遵循“居住相邻、就近就便”原则,由一名党员“对接”联系多个农户,织密基层治理网。目前,全镇17个村建立网格105个,27个党支部620名党员联系农户2205户。与此同时,党员干部在联户走访中充当民意调研员、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群众服务员、文明监督员、致富帮带员“六大员”作用,通过民情日记等形式收集民情民意,实现村情民意联排,政策法规联宣,矛盾纠纷联调,邻里互助联动,家风文明联树,致富项目联建,形成纵向到网格、横向到党员群众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收集到的民意诉求每月经村支“两委”汇总后建立清单,在微信QQ百家群、党务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每季度末村“两委”还将采取走访反馈、会议反馈、公示反馈的方式把办理情况台账向群众反馈,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诉求办理情况,切实把“诉求清单”变成群众的“满意清单”。

修缮通组公路,方便群众出行。大风洞镇政府提供

民情走访到户“解民忧”。镇村干部和联户党员通过“坝坝会”、板凳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民情民意,了解群众“急难愁盼”诉求,对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和诉求现场即办,对短期内难以解决或需多方协调的问题反馈至村,村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召集本村乡贤、能人、寨老等召开协商议事会,一事一议,精准施策。村党组织每月将无法解决的难题呈报镇党委,镇党委定期召开会议研判民生诉求,找准问题突破口,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措施和完成期限,做好跟踪及销号工作。目前,村级办理答复诉求65个,镇党委研判办理13个。

官庄村党员引领建设葡萄基地带领群众务工挣薪金。大风洞镇政府提供

青杠林村林下养鸡项目分红大会。大风洞镇政府提供

产业联结到户“帮民富”。在产业调整、坝区农业、土地流转等工作中,村支“两委”以及党员干部帮助群众厘清自身发展优势,算好“经济账”,引导农户流转闲置土地2000余亩,发放租金40余万元,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通过“公司+大户+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种植凯里平良贡米3000亩,白茶1200亩,养殖生猪2000余头,已实现产业分红20余万元,受益脱贫户655户,实现培育大户、带动散户、保底分红脱贫户,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同时,通过坝坝会、百家群等定期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优先选用脱贫户、监测户等困难群众到种植养殖基地务工,企业开展免费的田间技能培训,解决农户不会干、不能干的问题,推动普通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

编辑蒋鸿琪

二审余光燕

三审   熊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