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技术创新团队快来PK 本次比赛设企业组和团队组两个类别

潇湘晨报综合 近日,省科技厅门户网站发布了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的通知。此次比赛由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和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指导,省科技厅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此次比赛的主题为“产业赋能创享未来”。项目征集时间延续至10月20日。

据悉,本次比赛共有五个参赛方向。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面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国内区域/市域轨道交通一体化需求,征集不同轨制、供电制式、通信信号、交通方式、载运工具等跨标准体系的适配关键应用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列车自动变轨及关键部件可靠性技术;列车多流制式的互联互通技术;不同交通方式或载运工具的兼容与互操作技术;内置直驱转向架和磁悬浮技术;工业软件、核心算法、器件、车规及芯片、未来通信技术;以及智轨、云轨、电气化公路新型轨道列车等轨道交通外延推广的创新应用技术等。


(资料图片)

先进高效的装备制造技术。面向高端化、智能化、谱系化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需求,征集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更高速度轮轨客运列车、高速轮轨货运列车、长大编组重载列车等先进载运装备研制的重大突破技术;轨道交通装备数字化设计、仿真及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结构设计与优化;先进锻造、锻压、焊接、增材、再造、成型等相关技术;以及基于大数据系统和云服务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解决方案等。

战略引领的先进材料技术。聚焦轨道交通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解决方案等创新前沿,征集新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创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列车减振、降噪、轻量化解决方案;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环保涂料等新材料的制备与优化、性能与功能评价等;以及轨道交通用各类新材料试验检测方法的创新应用技术等。

环境融合的交通能源技术。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征集新型储能技术、新能源系统整车集成及其系统安全监测等技术在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创新应用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列车多能源融合驱动与控制技术;高功率、高可靠的新型动力电源、氢能及其相关技术;新能源系统能量回收与再利用关键应用技术;轨道交通能耗计量和碳排放监测智能管理系统构建技术;下一代永磁、超导驱动与控制技术等。

深度融合的智能信息技术。以构建智能化的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和维护为目标,征集信息智能感知、高效传输、快速辨识、智能决策等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列车自动驾驶、自主安全运行、动态灵活编解组技术;基于大数据、大模型的轨道交通装备、线路等设备设施的全息状态感知与智能运维技术;新型维保模式、智能化修程、修制系统产品及其应用技术;列车控制网、车载通信网、状态监控物联网等多网信息融合技术等。

有意向参赛并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登录大赛官网(http://www.cxcyds.com/)统一进行线上注册报名。团队可通过填写附件中的资料表并发送至邮箱(zzcxcyds@163.com),邮件主题命名为“专业赛方向-参赛项目名称-单位名称”。

后期正式参赛的项目享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通用服务,以及轨道交通产业对接、技术支持、场地资源、人才政策、创新服务等专业赛特色服务。

延伸阅读

设置企业组和团队组两个组别

参赛项目符合专业赛设定的专业方向,项目产品已具有一定的技术成熟度或已实际生产,或项目已进入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本次比赛设企业组和团队组两个类别,两个类别的参赛条件如下:

企业组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参赛企业在国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型企业;企业独立拥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已授权)且无产权纠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的项目不在本次项目征集范围内,在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或全国行业总决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在2022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均不在本次项目征集范围内。

团队组:参赛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外的个人、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团队等;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创业团队拥有(或获得授权)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归属参赛团队,与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无产权纠纷。

关键词: